Please enable javascript

生命.愛心.卓越.創新
LIFE .LOVE.EXCELLENCE.CREATIVITY

Home / 衛教園地 / Detail

會遺傳的泡泡腎 體顯性多囊腎的治療11 Oct, 2010

Presenter:Tseng,Chien-Tzu

會遺傳的泡泡腎 體顯性多囊腎的治療

兩、三年前,70歲的何伯伯已知自己腎臟功能不好,卻未規則追蹤腎功能。今年夏天,他開始出現精神不濟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肌酸酐值(尿毒指數)已高達10mg/dl(正常標準值0.6~1.2 mg/dl),最近又因解血尿及抽搐住院。經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描發現,何伯伯兩側腎臟及肝臟出現許多大小不一的囊泡,腎臟的囊泡還有破裂出血的情形,加上他有嚴重的尿毒症狀、低血鈣與貧血,不得不進行規則血液透析治療(洗腎)。目前何伯伯不僅精神狀況恢復、食慾大開,肌肉抽搐也獲得控制。
由於何伯伯的腎臟及肝臟佈滿水泡,醫師懷疑他患有遺傳特性的「體顯性多囊腎」,建議他的子女儘早接受腎臟超音波檢查。果不其然,3位子女(2男1女)中,有1位男性的腎臟也長滿水泡,更讓醫師確認何伯伯罹患了體顯性多囊腎併尿毒症。
究竟「體顯性多囊腎」是什麼樣的疾病呢?
所謂「體顯性」,是指該病症經由染色體遺傳,遺傳機率有50%,男女患病率相同,患者子女有一半機率遺傳到異常基因而發病。「體顯性多囊腎」正是遺傳性多囊腎疾病(俗稱泡泡腎)中最常見的一種。症狀初期沒有明顯異狀,也不容易看到水泡,患者通常在30-40歲時,腎臟才開始出現水泡。
體顯性多囊腎常見症狀有腰痛、血尿、蛋白尿、尿路感染、尿路結石、慢性腎衰竭、高血壓和心衰竭等。除了腎臟,肝、胰、脾臟、卵巢、睪丸及攝護腺等,都可能發生多囊性病變。不過,有部分病人雖然帶有這種遺傳基因或已出現多囊腎,卻終其一生都不自覺。值得一提的是,約有10%病人會合併發生腦部動脈瘤,一旦動脈瘤直徑超過1公分以上,破裂危險性將大增,這時應立即進行手術治療。
當囊泡逐漸取代正常腎臟組織,又因合併高血壓等因素,患者腎功能會逐漸衰退,最後被迫不得不接受透析治療。腎囊泡出現年齡愈早,預後愈差,而腎功能衰退受損速度因人而異,平均女性比男性晚6年罹患尿毒症。根據統計,一半以上的病人在50歲到60歲左右需要透析治療,占所有透析病人的7%-10 %。
在臨床上,患者常因高血壓、腎功能不全或血尿、腰痠背痛等症狀求診,經超音波或其它檢查才知道自己患有多囊腎。診斷「體顯性多囊腎」的方式,除了基因檢測,主要仍靠影像學檢查。因此若患者有典型的超音波變化,加上家族腎臟病史(如:家族有人長期透析,或曾被診斷為多囊腎),即可確診為「體顯性多囊腎」患者。
(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,如有不適或疾病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,以免貽誤病情,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。)

Download: 20101011 會遺傳的泡泡腎.pdf